旷野的风
文 沈奇岚
旷野有风,旷野有火,旷野有歌。
旷野承诺未知和危险,同时馈赠勇气和辽阔。让我们走向旷野。
去旷野,闭上双眼,去感受风。
必须承认,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纪元。
在旷野中,有拂面而来的清风,也有四处咆哮的狂风。与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一样,我们必须从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的道路,即使时间会将道路掩埋。
本次展览中的三位艺术家的创作将给我们一些路径上的启发。无论是面对都市丛林,还是面对漫天狂沙,重新认识旷野,就是重新认识自己。三位获奖艺术家坚定有力且富有启发性的作品,联接了多样的现实,在旷野的诗意中激发多重的感知与能量,并为未来提供了辽阔的想象空间,也为当代人的生活和行动提供了多样的心灵资源。
旷野有风。从各个角度观看童文敏的《石头》,风在旷野上所做的事情,也是她在纸上所做的事情—— 用身体拂过大地,或轻柔或迅疾,留下行动的痕迹或者一次次覆盖。《拂过》让我们重思身体与世界的关系:快与慢,轻与重,肉身与自然。风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将被大地覆盖,但风每一次都倾尽全力。旷野激发着人们的本能和力量,在温度中靠近,在夜晚中歌唱,在孤独中相聚。旷野有歌,可寻同伴,《温度》中的火光照亮彼此。人们各自带着原始的力量,在旷野中成为新的道路,成为新的风景,即使被覆盖也倾尽全力。童文敏在《植物标本文献》中,在暴晒中让植物在自己的皮肤上获得了惊人的形式,她带着这些植物游走在植物不可能去到的空间。她的身体成为了带着种子去向远方的风。
旷野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李汉威所带来的图像丛林让我们直面无可逃避的现实:在无限叠加的数码洪流之中,当代人所面临的心灵境况荒芜如旷野。无论是《六千万美圆的人》中的无序和膨胀,还是《练习》中对笔触和绘画的蓄意破坏,这些是数码现实生活中吹来的狂风,李汉威构建的空间,提供了一个深度感受科技对生存空间入侵的都市洞穴。他的创作系统看似是互联网的媒介现象学,其深层思考源自对这个时代的数码存在主义的反思。《液态健康》提供了些许的希望,艺术家在幽默中重建了某种乌托邦。
旷野中有奇遇。李明将我们的目光带往远方,即使在屏幕中也有山高水远。每个人在手机屏幕上的滑动,一如风在旷野上的追逐。艺术家将这些充满痕迹的屏幕以特殊的方式转译为了可以飞翔在空中的风筝—— 那些曾经囚禁时间和生活的屏幕,亦可以飞翔,成为心灵的旷野。《屏幕幽魂》以一种充满诗意的方式,将屏幕转化为心灵的旷野,在远山淡影中,实现风筝的命运—— 断线后的自我实现。
旷野的承诺之一,是寻找本身有其价值,是孤独如此珍贵。
旷野是一种试炼。《托埃斯》是一部充满新感受性的电影,影片中的人物在不同现实之间实现奇妙的连接。犹如一场漫长的冥想,人们回到了内心深处的旷野,让人确定自己存在的时间和意义,辨认出自我,并重新创造现实。辽阔和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当你听见旷野的召唤,那就是不可拒绝的绝对命令。
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激发人们的勇气。艺术家提供了他们的探索和视野,以他们的勇气成为了行动者,成为了旷野的风。
愿所有人在旷野中获得生命的燃料,收获属于自己的辽阔。
听,旷野有歌。